工匠精神與工業文明
2021-07-20李海艦 徐 韌 李 然
1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2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
3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
摘要:工匠,它是一種職業;但是,工匠精神則適用于社會上的各行各業。為了抓住新工業革命的機會,實現“中國制造”由低端向高端轉型,李克強總理提出弘揚“工匠精神”。本文認為,工匠精神的內涵可由專注、標準、精準、創新、完美、人本六個維度界定。中國并不缺乏工匠精神,同仁堂和海爾是中國工匠精神的優秀典范。通過對比德國、日本、美國三個制造強國,本文發現,各國的工匠精神內涵均有差異。根據具體國情和發展階段,在共享經濟的時代背景下,中國要弘揚工匠精神,必須破除社會、產品、部門、模塊四個層面的“大而全”、“小而全”,實現企業組織結構再造??偠灾?,工匠精神是企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在產業文明和社會文明中具有重要歷史地位。
關鍵詞: 工匠精神;工業文明;社會文明
JEL分類號:D20,014,Z13
西方的“工匠精神”起源于中世紀的行會制度[1],而中國的“工匠精神”來源于農耕文明時期的四大發明和庖丁、魯班等優秀工匠文化的傳承。從傳統意義上講,一談到工匠精神,人們自然會想到德國、日本等制造強國對產品的精雕細琢、對制造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主要體現在產品制造過程。而從現代意義上講,隨著“平等、開放、協同、共享”的互聯網精神深入,企業內去中心化,企業間無邊界化,產業內網絡化生態,行業間互聯互通[2]。工匠精神在產業內從制造環節向前、向后延伸至研發、制造、營銷、物流、服務的每一環節,在產業間從制造業延展至商業、金融業、服務業乃至社會的各行各業。例如在日本,從拉面師傅、壽司店老板到頂級設計師、大文豪、大藝術家都稱其為“巨匠”。也就是說,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物質生產領域,而且體現在非物質生產領域[3]。
如果說現代意義上“工匠精神”的應用范圍已經擴展至社會的各行各業,那么,具有“工匠精神”的受眾不僅僅只是技術工人,而應是每一個勞動者乃至企業、產業和整個社會。對于個人,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務實肯干、堅持不懈、精雕細琢的敬業精神;對于企業,工匠精神就是守專長、制精品、創技術、建標準、持之以恒、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企業文化;對于社會,工匠精神就是講合作、守契約、重誠信、促和諧、分工合作、協作共贏、完美向上的社會風氣。
2. 工匠精神的提出
中國制造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從小到大;現在又走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從低到高,即從低端邁向高端。然而,目前中國高端制造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弘揚“工匠精神”,則是推動中國高端制造業全面發展的重大舉措。
中國產業結構早熟,即在高端制造業普遍落后的狀態下過早地轉向了房地產、服務業及金融業,這讓我們有可能錯失這次新工業革命的機會。今天,弘揚“工匠精神”,則是避免“去制造論”、“脫實向虛”的重大行動。
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為了實現從低端制造業邁向高端制造業的轉型,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span>
關于“工匠精神”,到目前為止,國內在理論上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經過整理有關資料及初步研究,本文認為,“工匠精神”可以從六個維度加以界定,即:專注、標準、精準、創新、完美、人本。其中,專注是工匠精神的關鍵,標準是工匠精神的基石,精準是工匠精神的宗旨,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境界,人本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1. 專注
圍繞某一產業、某一行業、某一產品、某一部件,做專做精、做深做透、做遍做廣、做強做大、做久做遠。這里,創業之初,針對自身核心優勢,不斷深耕細作、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即聚焦、聚焦、再聚焦,堅持、堅持、再堅持。興業之中,針對產品痛點、難點,日之所思,夢之所縈,耐住寂寞,慢工細活,踏踏實實,一以貫之。概括而言,專注包括長期專注、終生專注、多代專注。
2. 標準
眾所周知,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技術,一流企業做品牌,超一流企業做標準。這里,做標準是做企業的最高境界。標準包括員工標準、現場標準、流程標準、設備標準、技術標準、安全標準、環境標準、產品標準等。以流程標準為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簡單問題數量化,把數量問題程序化,把程序問題體系化。流程標準形成體系以后,自驅動性、自增長性、自優化性、自循環性,即自運行性,輪回上升。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的話說,把簡單事情無限次的重復下去就是不簡單。用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話說,有了標準,首先僵化、固化,然后再去優化。如果說專注體現的是一以貫之的話,那么,標準體現的則是一絲不茍。
3. 精準
精準包括:精準研發、精準制造、精準營銷、精準物流、精準服務。不僅每一區段都要做到精準,而且整個過程都要做到精準。就每一區段而言,研發——零距離,制造——零缺陷,營銷——零庫存,物流——零時間,服務——零抱怨。就整個過程而言,第一次就做對,每一次都做對,層層做對,事事做對,時時做對,人人做對。
進入互聯網時代后,“精準”在技術上又有了新的挑戰。一是精準數據。例如,德國采用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收集數據,這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和精確性;而國內由于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低,一般還以人工收集數據為主,從而導致數據上的不完整性和不精確性。二是精準鏈接。例如國內供應商因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這造成了即使一個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較成熟的制造企業也很難把握包括供應商整合管理在內的精準性。
4. 創新
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這里,創新既包括迭代式創新,也包括顛覆式創新;既包括微創新,也包括巨創新;還有跨界創新等。不僅如此,“工匠精神”內涵本身也在不斷變化。與工業4.0相對應,“工匠精神”4.0應運而生。手工化時代,體現的是工匠精神1.0的內涵;機械化時代,體現的是工匠精神2.0的內涵;自動化時代,體現的是工匠精神3.0的內涵;智能化時代,體現的是工匠精神4.0的內涵。在工業4.0時代,未來工廠能夠自行優化,一并控制整個生產過程[4]。不僅如此,它還將實現包括人人互聯、物物互聯、人機互聯在內的智能互聯。
5. 完美
完美是專注、標準、精準、創新的自然產物和綜合體現。完美,即把產品做得像藝術品一樣精美、精致,以此實現從質量制造向“藝術制造”的轉型。這里,以日本高端電飯煲為例,其產品價格要3000~6000元人民幣,是普通電飯煲的10倍乃至更多。盡管價格高昂,但是,煮的米飯確實好吃。根據考證,其主要原因是對技術、結構和材料的完美追求。以技術為例,運用IH加熱技術,整鍋米飯均勻加熱;運用IH壓力技術,當鍋體內的壓力達到1.2個大氣壓、水的沸點達105攝氏度左右的“煮飯最佳溫度點”時,煮出來的米飯晶瑩剔透,粒粒分明,軟硬適中。這里,每一個創新點都浸潤著研發者無數次試驗的心血,都需要數十萬種方案反復推敲錘煉,體現了研發者讓用戶享受美好生活的胸懷和境界。
6. 人本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人。這里,產品是人品的物化。正如一飯館的說法,做菜如同做人,人做好了,菜也就香了。過去,產品、人品是分離的;現在產品、人品是合一的。正如張瑞敏所言,所謂企業就是“以心換心”,即用員工的“良心”換取顧客的“忠心”。賣企業的產品實質上就是賣員工的“人品”,即用產品去證明“人品”。打磨產品的過程,就是打磨自己的內心。個人內心升華的過程,就是產品質量提升的過程。人身心合一、心靈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過程就是產品完美過程。
中國并不缺乏工匠精神,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同仁堂到海爾、格力、華為,旨在打造一種制造文化、制造文明。
1. 同仁堂
自1669年創立至今,同仁堂在347年發展歷程中“專注”傳統中醫藥行業,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詮釋了中國傳統老字號企業承載的“工匠精神”。
制藥方面,同仁堂秉持“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始終堅守制藥過程中的選材標準、炮制標準。①關于選材,堅持“地道、上等、純潔”的標準[5]?!暗氐馈笔侵钢v究藥材的傳統產地和采收時間,人參必用吉林的;山藥必用河南的光山藥,枸杞必為寧夏所產,并且必須在藥材有效成分最多的時候采取?!吧系取敝傅氖窃趽碛卸喾N商品等級的中藥材中選用最高級別的,十六頭的人參不能用三十二頭的小參代替,蜂蜜是品質最高的河北興隆棗花蜜等?!凹儩崱?,即不能有雜質以及影響藥效的非藥用部位,生麥芽要求芽部不能超過0.5厘米,梔子選取的是純度最高的紅梔子,往往幾千斤梔子中,只能挑出來幾十斤紅梔子。②關于炮制,“必依古法”,即藥料的挑揀、清洗、炙、鍛、蒸、炒各個工序,都有嚴細的工藝規范可遵循,每一步都不能省略。如清寧丸,大黃先后用黃酒、桃葉枝汁、黑豆汁、綠豆汁、厚樸汁、回頭菜汁、車前草汁、香附汁、 麥芽汁、白術汁、桑葉汁、陳皮汁、半夏汁、牛乳拌蒸 14 次,每次都用松柏墊底,曬制后磨粉,煉蜜制丸,每一步驟都需嚴格執行。
同仁堂秉持配方精準、投料精準、工藝精準等原則,經過三次系統整理將配方均收集在12 本不同時期的《同仁堂藥目》中。其中光緒版記錄的“應癥丸散”共計16門,495種。不僅如此,其內容非常完整、準確,既有目錄又有每種藥品的功能主治和精準配方。以虎骨酒為例,配方由2丸1丹、3膏1膠和3 種單味藥組成,藥味多達近200種,并且記錄了精確的配比。而且,虎骨酒的投料和工藝過程也頗為精準。近200種味藥進行精細配置和投放后,須經過熱浸、冷泡等十幾道工序,后封存半年;再將浸泡2年的虎骨,溫火煎熬 88小時制成虎骨膠,連同封存的其他藥材一起投入,熱浸 10 分鐘制成虎骨酒后,入瓦缸內封存1年方可上市。封存時間不夠,差1小時也不能提前出缸以供應市場。再如,安神類的中成藥志遠,在處理這味藥時,要進行蒸煮、干燥、碾壓、篩選等十幾道工序,目的是把志遠中間像針一樣細的芯抽出,但經過這么復雜過程抽出的芯并不是用來入藥的,而是扔掉。因為它沒有安神的療效,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療效更加精準[6]。
在制藥過程中嚴守標準、精準操作造就了同仁堂藥品及其療效的完美。故宮博物院至今仍存有清末同仁堂生產的成藥, 這些歷經上百年的藥丸依然色澤鮮艷、藥香濃郁、療效不減, 足見其品質之完美。
2. 海爾
本文認為,海爾作為張瑞敏長期打造的“產品”,其中詮釋了真正的“工匠精神”。從1985年到2015年,30年來張瑞敏“專注”海爾這個“產品”,對海爾的認知“標準”不斷提升,而且實行“精準”轉型,不斷“創新”,開拓了海爾發展的“完美”形態。這里,體現了張瑞敏的胸懷和境界??梢哉f,海爾是張瑞敏思想的“物化”成果。
第一階段,別人打數量戰,海爾打質量戰。打質量戰的標志性事件是“砸冰箱”。通過“砸冰箱”,海爾砸出了質量標準、質量意識乃至品牌意識。后來,在生產過程中實行的“大腳印管理法”,做到了日事日畢,日畢日清,日清日高。
第二階段,別人打質量戰,海爾打服務戰。事實表明,海爾的服務同海爾的產品質量一樣過硬。例如,海爾服務人員到顧客家里送裝電器時,進門要戴鞋套,進門以后,一塊布罩住沙發,免得弄臟家具,一塊布鋪在地板上,將其包裝材料拆掉后收拾干凈、一并帶出門外,一塵不染;上門送裝人員在顧客家不喝一口水,不抽一支煙。
第三階段,別人打服務戰,海爾打創新戰。也就是說,別人滿足顯在市場需求,跟著市場走;海爾則是挖掘潛在市場需求,領著市場走。海爾認為,沒有淡季的市場,只有淡季的思想,市場是創造出來的。以洗衣機為例,海爾提倡“大件用大洗衣機,小件用小洗衣機”的生活方式,既節約了家庭用水,又避免了衣襪脫絲。這樣,每個家庭又多了一臺小小神童洗衣機。后來,海爾發明了“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最近又在試制“不用水的洗衣機”[7]。
第四階段,別人打創新戰,海爾打速度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很多企業出口不暢,產品堆在倉庫里賣不出去;相反,海爾砸掉倉庫,實行“零庫存”下的即需即供管理體制。不僅如此,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海爾又在探索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通過眾籌,部分產品實現了向“負庫存”的轉型。
來源:中國經濟學人
李海艦 徐韌 李然
赤崗校區:廣州市海珠區石榴崗七星崗1號之八【郵編:510315】
新港校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160號【郵編:510300】
增城校區: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理念路2號【郵編:511330】
Copytight@2020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1098951號